CN EN
古建筑整体抬升2米保持本体原状 广州建筑匠心修缮红色史迹
2024-01-09 加载中...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

广州,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,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,文化底蕴深厚。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,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,在广州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活动,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,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史迹。位于增城区荔城街的西瓜岭抗日自卫中队旧址,就是一处列入广州市红色史迹(不可移动文物)名录的红色史迹。

 
 

因为长期受雨水浸泡且年久失修,西瓜岭抗日自卫中队旧址出现木结构腐朽、墙体开裂及下堂受雨水浸泡倒塌等问题。从2021年5月起,广州建筑属下园建集团承担了旧址的修缮工作,经过整体抬升、精心选材、结构修复等一系列工序,修缮于近日完工,让这座承载广东人民爱国情怀的红色史迹重现历史韵味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严谨细致的施工下,建筑物整体升高2.1米,建筑本体原状未受到影响。

 

客家祠堂建筑  留存抗战记忆

西瓜岭抗日自卫中队旧址位于增城区荔湖街西瓜岭村一社(西瓜岭安置新社区南面)。1943年冬,上级党组织委派宋佛清到西瓜岭村发动群众,组建抗日武装队伍。1944年3月,西瓜岭抗日自卫中队正式成立,队部设在马氏宗祠内,首任中队长马伯伦,副中队长马锦初,中队下辖三个小队,一小队队长马新喜,二小队队长马伯桂,三小队队长马房灶。中队共有队员50多人,配备步枪25支,手枪3支,手榴弹12颗,刺刀50把为西瓜岭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西瓜岭抗日自卫中队旧址是一座典型的客家祠堂建筑占地面积509平方米屋面木结构部分用传统的杉木,瓦面是传统阴阳瓦,地面部分采用白土大阶砖铺贴,天井及门窗框采用花岗岩铺制,整栋建筑为典型的客家传统建筑型制。

 

 

手摇千斤顶抬升  建筑本体未受影响

近年来随着周边环境地势的提升,这座建筑因长期遭遇雨水浸泡,年久失修亟待修复。项目自2021年5月开始陆续开展现场勘查、修缮设计、组织专家论证前期工作并于2022年9月正式开工。

项目施工分为两阶段,先抬升主体建筑,再修缮建筑本体。抬升施工既是该项目的难点,也是亮点所在。园建集团组建专业抬升队伍,在前期对地面铺装部分进行拆除,分类编号堆放,更换替补墙体基础底部老化松动的青砖。拆卸更换全部使用手工操作,做到轻敲细凿,避免使用机械器具等存在较大震动的拆卸方式。

 

▲抬升施工中

为确保安全可靠,抬升过程中只使用手摇式千斤顶,以每5毫米为一行程缓慢抬升。为达到整体的均匀可控受力,抬升作业现场分24组,每组6名施工员,大家统一动作,统一口令,以5毫米为一行程,5厘米为一高度进行缓慢抬升,抬升完经检查确保安全牢固后再进行下方支撑柱捣制连接,使整体建筑结构可靠牢固。

 

▲完成抬升后

通过严谨细致的施工作业,建筑整体升高2.1米,并确保没有发生任何位移变动,完美保护了文物本体原状不受影响,且有效解决了建筑长期水浸问题。 
 

精心挑选原材料 确保修旧如旧

 

▲开启文物本体的修缮

在抬升完成后,项目团队立即开展文物本体的修缮。包括对倒塌墙体进行原状修复,对房顶梁架、檩条、桷板等木结构逐一检查,更换腐朽虫蛀部分,并对全部木构件进行防虫防腐处理。埋墙木构件还增加涂刷沥青漆工序,进一步加强保护。

施工团队对项目的选材作了严格把控,对青砖、瓦片、木料等按原有材料寻找多家厂家对比,反复进行样板试验,经过多次试验确定无误后再进行订做,力求修旧如旧。尤其是修复所使用到的大量土坯砖已在市场难寻,施工团队多方探寻,才在肇庆偏远村落寻获一批80年代纯手工制作且一直放置留存的土坯砖块,顺利解决施工所需。

 

修复后的房顶木结构

 

修复后的檩条、桷板

该修缮工程已于2023年底顺利完成。西瓜岭抗日自卫中队旧址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崭新的建筑形态,在青山绿水环绕中呈现出更加迷人的风姿。此后该旧址将与乡丰省级特色水果产业园等特色项目相结合,共同打造红色精品路线。

红色史迹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,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;不仅属于半岛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(中国区)官方网站,也属于子孙后代。广州建筑将满怀敬畏文化之心、敬畏历史之心,继续发挥自身专长,传承工匠精神,让红色史迹在新时代更好延续革命传统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。

 

来源 | 园建集团 姚晓燊 卢庚金(文) 何俊(图)

编发 | 集团党群工作部 龙锟 李钊雯

发布 | 集团办公室  张晓莹

微信
微博
QQ空间
更多
返回列表